/ 📺 即使在這片土地上長大,仍有許多角落是我未曾了解的。|【搖籃凡世】觀影心得
現在在聽《搖籃凡世》主題曲 - 凡歌 《搖籃凡世》故事大綱 《搖籃凡世》( Pavane for an Infant )是馬來西亞導演張吉安(Chong Keat Aun)於 2024 年推出的劇情片,也是他第三部長片作品。由廖子妤、許恩怡、原騰、袁富華和蔡寶珠主演。 電影以一座 24 小時運作的「棄嬰艙」 機構 作為敘事主軸。當某些母親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撫養嬰兒,她們可以在無需面對審判的情況下將嬰兒交給這裡。 這個機構 也受到社會輿論與保守觀念的指責:有人認為這是在 鼓勵未婚性行為與棄嬰行為,而另一方的支持者則認為棄嬰艙能拯救生命,提供母親一個安全合法處理嬰兒的管道,避免嬰兒被棄置於不安全的地方而死亡。 《搖籃凡世》獲得許多國際級電影節的肯定,包括 2024 年在第 37 屆東京國際電影節的「亞洲未來競賽」單元進行的世界首映。 隨後也入選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紐約亞洲電影節、伊斯坦堡影展等國際影展。2025 年,更榮獲第 39 屆弗里堡國際影展的青年評審大獎,並被選為第 49 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開幕片。 馬來西亞也終於在今年(2025) 8 月 14 日上映;臺灣則於 9 月 19 日上映。 《搖籃凡世》的核心議題 張吉安導演的作品總是有一種魅力,能讓觀眾不自覺沈浸在電影中深刻認識社會議題。《搖籃凡世》想探討的核心議題正是「女性身體自主權」和「社會倫理」: 在信仰、文化、法律與社會道德的重壓下, 當一個女性陷入極端無助時, 是否還有能力被社會理解? 是否還有機會選擇? 電影並不替任何角色下最終的道德判斷,而是將這些矛盾放在角色身上,讓觀眾去觀看、去思考。 片名「搖籃」象徵對新生嬰兒的守護、安慰與庇護;「凡世」則暗示在人間、俗世裡、在充滿壓力與掙扎的環境中。這樣的命名既有溫柔的想像,也保有現實的痛苦。 台灣影視評論媒體 — 釀電影也在 影評 中提到《搖籃凡世》不僅帶觀眾看到光亮,也揭露棄嬰倉的苦難與傷痕。棄嬰艙的志工被指控在道德上堕落,甚至被罵為「地獄的搖籃」。 若把《搖籃凡世》比喻為一首悲歌,那它既哀傷也不甘,以鏡頭為搖籃,輕輕唱著凡世裡被遺忘的孩子與母親的故事。 《搖籃凡世》劇照 圖/海鵬影業 電影中透過宗教/信仰想傳達什麼? 《搖籃凡世》特別呈現了 伊斯蘭教、佛教與印度教 三個信仰,在同一片土地上共生的現實狀況。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