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也在鞏固女性刻板印象嗎?別擔心,我也是 👯♀️
🁢 隨處可見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
2024 年底,中國藝人趙露思突感身體不適,隨即前往醫院接受檢查與治療。基於健康考量,工作室決定暫停其後續所有工作,以確保她能安心休養。
2025 年1月1日,趙露思本人通過微博發布長文,首次公開分享自己罹患抑鬱症的經歷,並呼籲大眾關注情緒健康。她坦言,自己從最初對抑鬱症的羞恥感,逐漸轉變爲希望更多人關注這個議題。
趙露思在影視圈的表現備受肯定,但作為公眾人物,她也承受著來自外界的壓力,質疑其外貌真實性。媒體過往對趙露思的評價也多集中在她的甜美形象上。她曾被稱為「甜美系女神」和「古裝劇小花」。這次她選擇主動公開病情,提高人們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也鼓勵更多人正視和重視心理健康。
圖/ 擷取自趙露思的微博 |
2024 年底由科拉莉·法爾吉亞(Coralie Fargeat)編劇和執導的美國電影《The Substance》上映後,取得約 7680 萬美元的全球票房,也一舉獲得許多獎項,包括第 97 屆奧斯卡金像獎和第 82 屆金球獎各五項提名。
電影講述一位過氣明星伊麗莎白·斯帕克 (Demi Moore 飾) 的故事。她因年齡原因被製片人(Dennis Quaid 飾)解僱,之後她服用一種黑市藥物,讓自己變成了一個比實際年齡年輕很多的自己(Margaret Qualley 飾),但這種藥物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電影預告片)
《The Substance》對女性身體與衰老的獨特視角而獲得好評。許多影評人評論,這部電影以諷刺的方式探討了女性美的荒謬標準與名望的破壞力。電影中的女性角色設定,甚至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對話,都透露出一個現實——女性長期被放在特定的框架中,被社會期待成某種類型的人。這些刻板印象無形中影響了女性的發展空間,也影響了他人對女性的認知。
圖/ 《The Substance》電影海報 |
🁢 外貌至上的迷思:美貌與能力的較量 👠
🁢 00 後的社群:有默契的審美標準 🧚♀️
其實不只是亞洲國家,全球各地的女性都在面對類似的社會框架。
在東亞,女性被期待要溫柔、順從,結婚生子仍被視為人生標配;在西方,女性的外貌要求同樣嚴格,身材、年齡都影響著社會對她們的評價;在印度,女性的社會地位受到文化與傳統的束縛,難以自由選擇人生。
圖/ Pexels |
這些刻板印象的核心,來自於長久以來的父權社會結構。女性不只是某種形象的集合體,她們擁有多樣性,擁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過度強調外貌、貶低女性的獨立性,都源於我們對性別的偏見,而這種偏見不只是對女性不公平,對男性也同樣有害。
🁢 打破框架,展現真實的自己 🧕🏼
從生活中的觀察,發現社會對於女性的刻板印象。然而社會就是從每一個我們開始聚集起來的,所以我們從自身的生活中開始做起,從生活中跳脫刻板印象,看到每個女性多元的面向。
女性不該只被定義為「溫柔、漂亮、情緒豐富」,她們也可以是堅強的、理性的、領導者、創造者。
希望在未來的社會,我們能更少聽見「女強人」、「女CEO」這些帶有性別區分的詞,而是直接說「她是一位很棒的領導者」、「她是一位出色的專業人士」。
圖/ Pexels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