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飯是療愈自己的過程。
現在在聽,Christian French——Good Things Take Time
出國之後生活大大小小的事都必須自己來,包括照顧好自己的胃。從小就在廚房看著爸媽準備早餐午餐晚餐,有時候就會手癢幫忙翻炒幾下。
“爸爸五歲就會炒菜了。”
我爸總是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乍聽之下真的像是在炫耀。
最近覺得做菜是一個療愈自己的過程。從思考今天要為自己準備什麼吃、到切菜備料、到自己開火、再到自己完整煮一桌菜出來。有時候煮完的那一刻我已經飽了,至少心已經被滿足飽了。
「做飯和攝影很像。你就準備好所有器材、食譜、reference之後,到了現場你就要拋開所有你背好的參數和比例,讓創作“有機”發生。」
這是之前看一部YT影片裡分享的一句話。因為這句話讓我驚覺,做飯好像並不是一個無聊且只會讓自己變得蓬頭垢面的過程。做飯的過程更像是逼自己從忙碌的生活中暫停一下,先把飯吃完再來煩惱生活。
我覺得,做飯其實比較像人生。
之前文章中寫到的 「紅綠燈效應」,做飯就是我其中一個紅燈。如果把人生切成一個個片段,那些片段就稱作“生活”。生活總是需要這些暫停休息的時刻,下一次出發才更有動力。那為什麼不是黃燈而是紅燈呢?因為看到黃燈,我不會停下來反而還會想衝過去,但如果是紅燈我就會被迫停下來。停下來好好思考自己這階段完成了什麼事,再重新出發。
什麼事都做不好?那就做飯吧!
成就感是從做飯中得到的。看著自己默默花了一小時準備了一桌子的菜,相信我,你會很有成就感的。就算一開始你連火都不敢開,連菜都不會切,多試幾次,多從失敗中累積經驗,下一次一定會更好。你總要炒焦了菜,才會知道下一次火不能開這麼大。總要吃過沒熟透的菜,才知道原來有燜煮這個環節。
一段時間過後,當你開始可以為其他人準備一桌子的菜時,回過頭來看看,你會發現你已經走了很長的一段路。這不就跟人生很像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