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討厭⌟ 也有它存在的意義....嗎?

 

圖源 / 公視、MyVideo 提供
《不夠善良的我們》劇照

現在在聽,蔡健雅的《芬蘭距離》

由徐譽庭編導,林依晨、許瑋甯、賀軍翔、柯震東主演的臺灣連續劇《不夠善良的我們 Imperfect Us》今年(2024)四月播出後在台灣掀起了巨大的反響與討論。

劇情主要敘述兩位同月同日出生的女性,愛上了同一個男人,進而成為情敵。簡慶芬(林依晨/飾)12年間通過社交媒體幻想情敵Rebecca(許瑋甯/飾)活的更好而產生嫉妒。多年後再次重逢,兩人分別是已婚與單身的身份,40歲左右的她們在家庭、職場、生活都面對著一些問題。

雖然劇情主要的篇幅都花在敘述40+女性在職場及家庭所遇到的焦慮和困境,但身為20+的我對劇中幾段情節還是有所共鳴,尤其是這一段:

 “有沒有可能是我們誤會了自己啊?我們以為我們正在追求快樂,但其實,我們真正熱愛的很可能是⌜痛苦⌟。”


看完這部劇也是快四個月前的事了。在過後的生活中這段話一直會浮現在我的腦海中,算是抱持著一個實驗精神,想要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在追求痛苦。最近有些新的體悟,發現⌜痛苦⌟ 、⌜討厭⌟這類負面的能量似乎真的有它存在的必要,而且我們往往都不自覺沈浸在其中並且熱愛這樣的感覺。

我們一直不斷的在說自己過著多苦的生活,工作多辛苦,生活多疲倦.....
好似這樣就顯得自己有在努力
一切都是世界的錯、社會的錯,反正都不會是我的錯
因為我已經夠努力了。

圖源/ 不夠善良的我們 FB

🁢 我們不停的反芻著痛苦,就為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那些痛苦,就是為了讓我們有一個藉口,證明自己過往的努力、證明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在反芻的過程,我們反而成為了那個不想成為的自己、那個討厭的自己。

🁢 要先知道自己是誰,才能開始討厭。

我很喜歡新活水雜誌第40期的主題《討厭啦》 。雜誌中通過不同的人物採訪,探討了這簡單的兩個字⌜討厭⌟。“討厭的過程中才會產生關於自我的輪廓,有了討厭,人就有了世界感。” 新活水總編輯在開篇就這樣說道。你總要知道自己是誰,才能討厭一些什麼吧?

圖源/ 新活水官網
vol.40 #討厭啦

我討厭亞洲社會賦予女性的柔弱腳本;我討厭說話只顧著輸出觀點而不聆聽的人;我討厭表裡不一;我討厭說話嗲嗲音;我討厭把自己對於世界的理解強加在我身上的人;我討厭身上的肥肉。暫時先討厭到這裡。

🁢 不知不覺中,我也成為了那些討厭......

換作是一兩年前的我,會不斷的提醒自己:“嘿,你千萬不要成為那個你也討厭的人。” 用力畫上一個明確的界線告訴自己不要跨越。近期的自己反而開始練習說:“嘿,你也難免踩到自己設立的線,不要對自己這麼嚴苛。”
我也難免會強輸自己的觀點而忘了聆聽別人;我也難免會成為那個柔弱的女性,不必用力證明自己不是;我也難免會嗲嗲音:)

🁢 世界是灰色的,沒有絕對的聖人或壞人。

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我們所身處的社會大多是灰色的。我們看到的好人壞人就只是少數,他們只是靠近那純白或純黑的一邊。所以我想,討厭可能也是類似的道理吧。雖然討厭的事物是負面的,但或許⌜討厭⌟真的有它存在的意義。就算開始變成那些⌜討厭⌟ ,只要開始意識到這件事,也算是慢慢離開了⌜討厭⌟ 吧?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