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個我從18-22歲的轉變和體悟。
醒來的時候大約是早上七點半。是被自己的汗熱醒,流了一身汗,高燒貌似也離我而去。但剛剛那個生不如死的過程還是刻在腦海中。大家總說的「人生跑馬燈」,我好像就在那個凌晨感受到了。
慢慢痊愈的那個晚上,在準備自己的晚餐的過程又思考了自己從高中開始到現在準備升大四的過程,我好像變了很多。雖然還是不能完全的接受現在這個不完美的自己,但總感覺自己成長了很多..........
(放一張療愈的星空 at.花蓮崇德海岸) |
1、機會是自己爭取而來的。
朋友每次在聽到我跟曖昧對象丟的各種直球,下巴都掉到膝蓋,然後跟我說:「你牛pì,真牛pì」
其實我只是覺得我不做這件事,如果我明天就這樣掰掰(離開這個世界)了,那我一定很後悔,然後就一股腦的這樣衝了。換個角度想,其實我只是自私而已,並沒有什麼高尚的理由,我只是不想讓以後的自己後悔,就這樣。
換到工作or課業上,這句話也很適用。如果你不主動去開口問,就不會有認識更多人的機會。小時候一直被大人們勸誡這一點,自己實際經歷過後才懂這句話的可怕。
2、不需要循規蹈矩的照著模板走。
小時候就是默默在旁邊看太多大人的勸誡,所以就造就了我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的個性。
(高中的同學們應該很能體會這一點,因為我高中就是個文靜girl,一天話不說超過十句。
但出國之後換宿之後,那個外向的button好像就被打開了,開始發現和人聊天的快樂。)
大學這幾年,經歷了幾件事才讓我發現原來我很需要一個「老師」、「長輩」、「模板」讓我去模仿,才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是對的。少了這個模板,就會讓我覺得焦慮。
3、世界上並不是只有好人,還是有很多壞人的。
我就是個單純girl,我說的是剛到台灣的那個我。這個善良就被很多人利用。最近一次,我所知道的,大概是八九個月前的事了。所以要說我有進步嗎,我也不知道。至少防備心的牆是越來越厚了。
4、對「自己」的認識。
諮商,是確確實實幫到我了。
職涯諮詢、心理諮商、工作坊,在過去的兩年多斷斷續續的接觸過。因為有諮商才開始更認識自己,也開始跟身邊的朋友們推薦,故事窩的初衷某部分也是諮商幫的忙。
這個過程中遇到的諮商老師總共有四個,真正幫到我的是那兩位老師,一位讓我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並不是套用一個模板就會順遂的。另一位老師,讓我知道原來慢下來才會真正收穫到很多,也默默地陪著我走出那棵書。
5、「家」對我的意義。
:家對我而言是什麼畫面?
是過年的時候親戚朋友會熱熱鬧鬧的聚在一起,打牌也好,喝酒也好,八卦也好,吃一頓飯也好,
是一下機回到家的那一鍋雞湯,是美景咖啡廳的那些閒話家常的a pek(阿伯)們,是那個我很不熟路的Sibu。
以前高中聽學長姐的升學分享,心裡都在嘲笑他們
“到底是有什麼好想家的”、“milo到底是有什麼好囤的”、 “到底為什麼要買這麼多包maggi mee”
自己出國後才真的啪啪打臉,milo是真的要多帶幾包。但是羅漢果還是比較重要,我們喝的是家的味道。maggi mee雖然很不健康,但是每到那個想家的凌晨,它簡直就是仙丹。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