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再見 👋

 


有機會再見。

現在在聽,孫盛希-眼淚記得你

再見,對我來說總是很難。要怎麼好好的說再見,現在我也還在學習著。


中學時候,每一次送哥去機場的對我來說都很難。

每次都控制住自己的眼淚,在車上忍住、撐住,一路上一直撐,撐到回家,回到一個人的房間才敢哭出來。(看看以前的我過得多麼彆扭,所有感受都要忍住,不敢抒發。)


有一次,實在不想面對這個說再見的時刻。所以,找了一個很爛的藉口不去送機。那一刻真的覺得比較舒服了,不會想哭了。但回家的時候被訓斥說:“為什麼不去送機?明明就沒事做”


那一刻又潰提了,覺得怎麼每個人都不懂我,

不懂我不去送機的背後,其實是不想面對這個說再見的時刻。


總而言之,送機,對我來說,就是一件很難說再見的時刻。不喜歡那個說再見的時刻。


“相信大家都是抱著對藝術的熱忱來到這裡,那我們就下次/有機會再見。” 老師在最後一堂課這麼說。

其實他在這學期的每堂課結束,都會說這一句。

只是這一次,這個最後一次,他說的是“我們有機會再見。”

(發一些我哥的帥照,讓他開心一下)

再見,

這個好好說再見的心態,還適用於每一次跟朋友的聚會,適用於每一次崇拜結束之前的退殿樂。


退殿樂,是一個準備說再見的過程。

接收完神的話語之後,讓自己好好沉澱,把自己放進殿樂中的每一個音符裡,跟著音樂好好沉澱冷靜下來。


和朋友一起的時候,總是很開心。

因為是自己準備好,獨處夠了,可以出去開始social了,準備接收各種有能量的人的能量,準備被醍醐灌頂。Ready to be amazed.

不管是問候最近的生活、講八卦、或是莫名其妙開始很哲學的話題,這個交談的過程,我總是很開心。

但是要怎麼結束這個開心的過程,做一個很好的ending,是以前的我很在乎的(現在也是),也很不會做的事。


所以,我想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我在面對所有事都會習慣做一個conclusion。


跟朋友video call都會說:所以我們今天vc聊了這麼多的重點是?

但還是會怕那些不熟悉的朋友被這個什麼事都很認真的我嚇一跳,所以在跟那些沒有很熟悉的人們交談的時候,快結束的時候,我都會先自己“靜音”,那個auto-mute的過程其實就是在自己的心中在默默做conclusion,在準備那個說再見的過程。


(小時候都會懷疑我們不是同個媽媽生的,一直是看到這張照片,
直接解開我20多年的困惑)





留言

熱門文章